《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代码:15201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大一新生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
课程负责人:张维满
课程团队成员:梁继超、植秀佳、吴烨舟、秦祖明、谭干、唐心雨、张家冀、罗栩、李洋洋、李华阳、谷丽君、来桂佩等。
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2023年版。
2.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年版。
(7)《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8)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1994。
(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7。
(10)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1)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
(12)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人民出版社1973。
(1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16)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8年版。
(17)王付昌、郭文亮:《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
(2)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及失败原因;
(3)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及胜利的原因;
(4)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正式确立;
(5)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成就及重大曲折;
(6)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7)了解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8)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9)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阶段及各阶段的任务。
2.能力目标
(1)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能够对历史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判;
(2)结合相关历史史实,掌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
(3)了解有关前沿学术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问题意识。
3.情感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观察和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史学素养和爱国情操,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认同并坚定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课程内容
第一专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深刻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
2.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的关系。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内容安排】
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2.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3.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4.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第二专题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及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中国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如何评价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4.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学难点】
1.如何评价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授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历史对比与逻辑推理、理论阐释与现实引导
【内容安排】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怎样提出的?
第三专题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的逐步加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加深。为了解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路。但是,他们都失败了,这种失败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逻辑前提。
【教学重点】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较与评价。
2.“中体西用”的评价。
3.维新运动的特点。
【讲授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内容安排】
1.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为何失败?
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为何落空?
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梦”为何夭折?
第四专题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活动以及基本理论情况,熟悉武昌起义、帝制覆亡、民国建立与袁世凯窃国的过程,分析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历史结论。
【教学重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相同与不同。
3.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难点】
1.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
【内容安排】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
3.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性质及其影响。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讲授学时】4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内容安排】
1.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2.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怎样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4.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第六专题 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2.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教训及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
【内容安排】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世界?
第七专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1.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教学难点】
1.八七会议的评价。
2.党内“左”倾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答式教学
【内容安排】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继续革命?
2.中国共产党怎样继续中国革命?
3.中国革命新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考验?
4.怎样沿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继续发展?
第八专题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刻体会民族生死存亡时刻,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不怕牺牲、浴血抗战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力量。正确认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全面认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
【教学重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及其意义。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原因。
3.国共两党及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和评价国共两党及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讲授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答式教学、问题导向和思想导引相结合
【内容安排】
1.全民族抗战的血肉长城是怎样筑成的?
2.如何看待抗战中国民党及正面战场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5.如何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基本概况,从中理解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英明决策。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以及彻底打败美蒋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文献分析和经典案例相结合、历史逻辑和现实关照相结合、价值引导和责任担当相结合
【内容安排】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了哪些努力?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3.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人民共和国方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十专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基本国情,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功绩及其经验教训。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巨大成就和严重曲折的全貌,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所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曲折历程。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理解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经历挫折的原因。
3.关于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阐释与现实引导、教师主讲与学生分组讨论、材料分析与情景呈现
【内容安排】
1.新生人民政权是如何巩固的?
2.新中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成就?
第十一专题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教学重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
1.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2.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
【内容安排】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如何开启的?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推进的?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第十二专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熟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教学重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的发展战略布局。
3.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内涵及光明前景。
2.中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
【内容安排】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什么?
3.如何理解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4.如何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十三专题 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认识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讲授学时】3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内容安排】
1.党的历史自信从何而来?
2.如何理解百年历程中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3.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学业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线上考试(考核客观题,闭卷考试)和线下考试(考核主观题,开卷考试)相结合。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改革开放历史必然性的理解。建议平时成绩占50%,主观题考试成绩占20%,客观题考试成绩占30%。课程目标评价方式:
总评构成 |
评价方式 |
分值权重 |
期末考试成绩 |
客观题考试(闭卷)(线上) |
30% |
主观题考试(开卷)(线下) |
20% |
形成性成绩 (平时成绩) |
课程作业(2次) |
50% |
课堂出勤表现 |
课堂讨论表现 |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确定课程分目标的考核方式(即课程分目标的支撑证据),如作业、课堂表现、考勤、设计、论文、小测试等,以及相应考核方式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支撑证据的达成度:支撑证据达成度=某支撑证据样本(可以是一个班级成绩,也可以是抽样)的平均值/某支撑证据的满分。
课程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课程达成度=MIN{∑某支撑证据达成度×某支撑证据相应占总评成绩的百分比}
五、实践教学安排
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掌握知识的同时增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17-18周为本课程社会实践周,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调研,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学生完成调研和实践调查报告,计0.5学分。
六、其他说明
本课程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内容有交叉,建议三门课的教学安排加以统筹。